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Hi,我是一個正處在該婚而未婚的年齡,家中母親很開明並不急於把我推出家門,但看得出她其實有點擔心,老人家的擔心就是以後沒人照顧要怎麼辦?”但是如果找到的伴,不是人家照顧我們,而是要我們照顧他呢!” 這是我一直灌輸給她的”毒”,她也會回答說也對,不要自找麻煩。

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香蕉多糖纖維高 舒疲降血壓

香蕉多糖纖維高 舒疲降血壓
【聯合報╱吳宛穎/永和耕莘醫院營養師】
2009.02.04 10:14 am

香蕉是寶島盛產、老少咸宜的水果,特色為鉀含量高,可有效調節神經與血壓,具舒緩疲勞、降低血壓的效果。
香蕉的另一特色是含豐富糖分,可快速供應激烈運動所消耗能量,因此常見運動員在場邊大啖香蕉,目的即為迅速補充熱量。
香蕉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改善腸蠕動,幫助排便,對於食欲不振、消化差、需額外補充營養的兒童來說,香蕉可提供較多熱量,又有助消化,是非常理想的點心選擇。
不過,正因香蕉屬糖分較高的水果,需血糖控制的糖尿病人食用時應特別注意,半根香蕉相當於一份水果,若食用一整根香蕉便攝取了二份水果,不可輕忽。
而糖分過高也可能造成血脂肪上升的隱憂,因為過多的糖分在體內易轉變為脂肪,恐造成血中三酸甘油脂上升,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香蕉這類含糖高的水果,不宜攝取過量。
之前日本流行「香蕉減肥法」,早餐只吃香蕉,其他時間不須特別忌口;其減重效果姑且不論,但光吃香蕉當作一餐,能量來源以糖類為主,不僅缺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攝取也不均衡,久了可能造成健康危害,並不建議。
香蕉創意料理
1.香蕉煎餅
做法:香蕉斜切片,以餛飩皮包覆,再以少量蔬菜油煎至外皮酥脆,即成一道可口的甜點。
2.香蕉沙拉
做法:蒸熟的馬鈴薯、紅蘿蔔,加入小黃瓜、香蕉拌勻,視個人口味酌量調味,置入冰箱冷藏即可。
香蕉營養成分
一根中型香蕉重量約200公克 熱量 122大卡醣類 31.6公克蛋白質 1.8公克 油脂 0.2公克 膳食纖維 2公克

DIY健胃茶可消食除脹 按摩穴位也有用

DIY健胃茶可消食除脹 按摩穴位也有用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09.02.05 08:31 am

天天大魚大肉,吃太多食物造成消化不良。中醫師莊雅惠表示,門診上常見的消化不良症狀包括腹部脹氣、打嗝、腸鳴、腹痛、乾嘔、排氣等,輕微者單獨出現,嚴重時則可能各種症狀都有可能發生,且各種年齡層、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
莊醫師指出,消化不良常因飲食過度、脾胃虛弱、情緒刺激、節氣因素、氣血瘀阻所造成,當身體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時,宜先就醫診治,再依體質選取適當藥膳來調理,有助於讓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大部分的消化不良多因為腸胃功能失調而引起,少部分則因腸胃實質器官病變或其他疾病所造成。
此外,當腸胃蠕動不良就容易引起腹脹、食慾不振、乾嘔等症狀,而腸道蠕動太快常會引起排氣、腹痛或腸鳴,若腸道裡的氣體太多,就可能誘發腹痛或壓痛。她強調,飲食不均、攝取過量、缺乏運動、睡眠不足或過度疲勞、精神失調、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藥物副作用及腸道疾病等也都是常見病因,民眾不可不慎。
當出現消化不良症狀時,其實民眾可以自己先處理。中醫師莊雅惠表示,民眾不妨自行準備健胃茶以消食除脹、幫助消化,適用於腹部脹滿、食慾減退、腹痛、腸鳴等症,也適合一般人使用,可作為飯後促進消化的飲料,或是進行穴位按摩也很有幫助。
健胃茶需準備麥芽5錢、玉竹5錢、神曲3錢、山楂3錢、甘草1錢、冰糖適量等材料。做法很簡單,將上述中藥加水2500毫升,浸泡30分鐘,然後用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約60分鐘,經過濾後加入冰糖調味即可飲用,平常可作為日常生活飲品。
按摩合谷穴、足三里穴有預防及緩解症狀的效果,無論平日保健,或是消化不良出現時均可使用。莊醫師指出,合谷穴位在手背的拇指、食指間,二指併攏高起之虎口處,足三里穴則位在大腿伸直或彎曲成九十度時,外膝眼(即膝蓋外側凹陷處)直下3寸處。按揉足三里穴及合谷穴各約1分鐘,有助增強消化道,促進代謝。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9/02/05 台灣新生報】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少碰飽和脂肪 心血管更樂活

少碰飽和脂肪 心血管更樂活
2009/01/29
【聯合報/周正修(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專科醫師)、/周秋燕(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
「醫師啊!你交代我少吃高膽固醇食物,我最近蛋黃、海鮮、內臟都不敢吃了,為什麼膽固醇還是這麼高呢?」近年來生活富裕,膽固醇過高的人愈來愈多,有些人雖已減少高膽固醇食物攝取,但血中膽固醇卻逐漸攀升,殊不知飽和脂肪也是一大禍首!
據衛生署統計,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分佔國人十大死因二、三名。多項研究均指出,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的增加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臨床發現,降低壞膽固醇,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險性。
以往觀念認為,要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需盡量減少飲食中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蛋黃、豬油、內臟、蝦、蟹、牡蠣等,但有些食物膽固醇含量不高,不代表對於心臟血管的影響就比較低。
研究指出,飲食中除膽固醇外,飽和脂肪亦為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元凶。一般而言,五穀根莖類、豆製品、蔬菜類及水果類不含飽和脂肪及膽固醇,而堅果類及植物油(棕櫚油、椰子油除外)則含少量飽和脂肪;奶類、蛋類、海鮮類、家禽、家畜類則含飽和脂肪及膽固醇。
膽固醇和飽和脂肪在食物中含量差異頗大,不易直接看出其對心血管的影響程度,藉由公式得到飲食中「膽固醇/飽和脂肪指數」,一般稱為升膽固醇指數,簡稱CSI,就是將食物中飽和脂肪及膽固醇含量經過加權計算而得,這個指數更能顯示飲食對體內膽固醇影響與心血管疾病危險性的關係。
蝦、蟹等海鮮類,雖然膽固醇含量高,但其飽和脂肪含量極低,故CSI值不高,對心血管的影響也較一般牛、羊、豬等紅肉類低。另外,植物油中的椰子油、棕櫚油等雖不含膽固醇,但屬飽和脂肪,故CSI值卻相當高。
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下有些建議:
1.各類飲食均衡,維持適當體重。
2.降低飽和脂肪至每日總熱量7%以下,總膽固醇攝取每日300毫克以下;建議選用植物性油脂,如大豆油、葵花油、菜籽油),減少動物性油脂(如牛油、豬油)、棕櫚油及椰子油等。
3.多挑選CSI較低的食物,減少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量。
4.可多選擇魚類,如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包括秋刀魚、鯖魚、鮭魚、鮪魚等,或家禽類白肉,並減少家畜類紅肉。把握「沒腳的比有腳的好,兩隻腳的比四隻腳的好」的飲食技巧。
5.建議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原則,並輔以體能活動。
6.多增加蔬果類與全穀類食物,建議每日至少食用五分以上蔬果。
攝取CSI值較低的食物,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機會越低。古人說:病從口入,這個觀念至今仍適用,若我們能多注意平日飲食,降低心血管疾病,生活便能更樂活!
【2009/01/29 聯合報】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