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Hi,我是一個正處在該婚而未婚的年齡,家中母親很開明並不急於把我推出家門,但看得出她其實有點擔心,老人家的擔心就是以後沒人照顧要怎麼辦?”但是如果找到的伴,不是人家照顧我們,而是要我們照顧他呢!” 這是我一直灌輸給她的”毒”,她也會回答說也對,不要自找麻煩。

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遠離暴食噩夢 節慶別忘HAL

遠離暴食噩夢 節慶別忘HAL
2008/12/20
【聯合報/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
再過幾天,就是西洋耶誕節,接著又是元旦連續假期,加上今年春節過得早,相信許多民眾已經摩拳擦掌,打算利用空檔外出旅行,好好犒賞自己一番,或邀親友見面吃飯。即使現在景氣低迷,年節例行活動還是不能少。
可惜的是,原本是放鬆、歡樂的時光,對於某些人來說,卻可能是另一次噩夢的開始。專家指出,節慶假日的宴會、聚餐機會較多,具暴食症、狂吃症等飲食疾患病史者易在社交、情緒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復發,造成身體健康極大的傷害。
毫無約束的進食,當下雖滿足了口慾或弭平內心的空虛、緊張,但事後卻常得承受肚子太撐、腸胃出狀況、體重暴增等苦果,反而引發更多無謂的困擾。另外,強烈的自責與罪惡感受,也會讓當事者陷入憂鬱、焦慮、憤怒等情緒失調中。
或許有人會說,那就對類似場合敬而遠之或露個臉便離開好了。然而,以往研究發現,採取躲避策略來控制食欲,只會侷限既有人際關係的發展,且提高私下暴飲暴食的風險,最好還是積極面對,擬定用餐計畫,並培養因應技巧。
提供以下方法,讓有進食問題行為者除能盡興參與聚餐外,也能避免情不自禁下的大吃大喝:
一、自我暗示:平時便列出均衡飲食的好處,並製作成卡片隨身攜帶,每天規律閱讀,藉以強化個人意志。在遭遇高風險情境時則取出觀看,隨時鼓勵自己。
二、攜伴同行:找本身信得過且了解自己弱點者(如配偶、伴侶等)一起出席,可以發揮防火牆的效果,扮演督促與提醒的角色,讓您懂得何時要踩煞車。
三、用心去吃:對取用餐點的次數、每次的用量、拿的菜色食物,甚至如何咀嚼都要訂立規範,並保持認真、謹慎的態度,學習從節制中享受飲食的樂趣。
四、分散注意:若是如雞尾酒會般的開放式餐聚,拿盤子裝好東西便遠離擺放餐點的地方,到處走動找同事、朋友聊天或欣賞戶外景色,降低對食物的關注。
五、懂得拒絕:聚會吃飯難免會碰到他人善意的勸進,莫因盛情難卻而順勢放縱飲食。毋需過多解釋,只要表達謝意,堅定說「不」,告知已經吃飽即可。
除了上述建議,飲食疾患個案在節慶假日中也要留意「HALT」原則,那就是不要讓自己飢餓(Hungry)、生氣(Angry)、寂寞(Lonely)與太過疲勞(Tired),而家人也要持續給予關懷,並保持一定的警覺心與敏感度。
若努力過後還是故態復萌,千萬別因此懷憂喪志,失去信心。應主動尋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員的協助,讓飲食習慣儘快恢復正軌,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2008/12/20 聯合報】

沒有留言:

追蹤者